信誉是生命、质量求生存 销售热线 销售热线: +18660762709
当前页面是:

文章详情页

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标签:

智能制造

 

制造

 

制造发展

 

文章详情

品质革命是推进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客观需要。经过了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产业发展逐渐由强调产品数量向强调产品质量转变,由突出要素成本的竞争向突出产品附加值的竞争转变。政府工作报告将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五大产业列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产业。我们应以此为主要发力点,积极培育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新兴产业,加快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


品质革命是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基本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物质诉求已经逐渐从品类的多样性,转向对于高品质、高品位、高层次的追求。可以看到,国人海淘的版图不断扩大,种类也从奢侈品向化妆品、电饭煲、剃须刀等日用品倾斜。而当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与需求端不匹配的现实问题,亟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业技术水平,转变发展理念,不断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适应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下一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蝶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首先,提升思想认识,树立崇尚工匠精神的民族意识。工匠精神意味深远,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和开拓创新。以日本为例,日本企业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使其产品和服务享有较高的耐用度和可信赖度。我国应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提升创新型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机制,打造拥有“大国工匠”的民族品牌。


其次,加大科研投入,改进体制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铁产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目前全国已建成超过2.5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三分之二。通过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高铁产业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进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高铁产业的成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方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对新技术进行适应性改造。根据我国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状况进行本土化创新,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另一方面,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越性,政府在战略引导和协同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在一些涉及多学科、多行业的创新工程上,政府充分整合各方面的优势科研资源,提高了创新效率。


再次,不断培育和完善与市场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教育体系是成就“德国制造”高品质的原因之一。从中学时代起,学生就可选择毕业后进入研究性大学的文理中学或未来走向实用技术大学的实科中学,后者在来到职业学校后就进入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双元制模式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含了在企业实习和在学校学习两部分内容,并且在企业实践的时间达到了三分之二。在以企业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的双轨制体系下,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技能训练,更容易在毕业时得到企业的青睐,让学生与雇主获得双赢。相比之下,我国高等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一是时间不够充分,二是缺乏实质性的技能培训,学生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难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未来,我国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方面,还有较大的探索与完善空间。